【地学论坛】用于卤代物定向转化的Pd催化剂设计与反应机制研究
报 告 人:刘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报告时间:2019 年 11 月15 日 15:00-17:00
报告地点:环境与规划学院四楼研讨厅
主办单位:环境与规划学院
邀 请 人:段海静 博士
主 持 人:傅声雷 教授
报告人简介:刘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师从刘景富研究员和江桂斌院士攻读环境科学博士学位, 2011年博士毕业留所工作。先后获得中科院院长奖(2011),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并于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现代谱学技术,特别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和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的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转化过程和催化降解机制原位研究。共发表SCI论文50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 Environ. Sci. Technol., J. Phys. Chem. Lett., Small, Anal. Chem.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累计被SCI引用近1700次,H-指数22,并获授权2项PCT发明专利。
观点综述:碳卤键的活化过程在高附加值化学品生产和高毒性卤代物去除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对该过程机制认识的不全面,影响了催化体系的设计。我们设计了Au@Pd超细纳米线和Ag@CuPd两类模型催化剂,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和球场矫正电镜技术,发展了Pd活性中心的定性表征和定量方法,据此阐明了Pd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配位数大小和Pd—Pd键键长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并给该反应过程是否存在非均催化机制这一长期争议性问题的回答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同时,我们还利用金属氯化物间的配体共享过程,发展了一步法制备负载型贵金属金属化合物(intermetallics)新方法,实现了痕量Pd(ppm水平)催化的碳卤键活化。
热忱欢迎广大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与!